— 何以解忧?还有音乐 —
复工多日,百业待兴。回归岗位的路途已是走得艰辛,但一些行业仍未从疫情余波中恢复元气。
“我太南了”,这一2019年度的热词延续到了2020年,既是写照,也是感慨。
何以解忧?还有音乐。
5月4日,一场名为“相信未来”的线上音乐义演群星云集。不要音乐版权、不接受冠名、不插播广告、不需要会员权限,王菲、老狼、林俊杰、邓紫棋等百位音乐人在线演唱,献给走出疫情伤痛、艰难复工复产、在平凡岗位上奋斗着的普通人。
流行、摇滚、民谣、古典、嘻哈等多元曲风,从歌后大腕儿到新生代歌手,几乎每个年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面孔和声音。
义演总策划高晓松说:“我们的音乐来自这片土地,也愿意把每一个音符回馈这片土地。”
相信未来,走出焦虑,是这场音乐义演的主题。
音乐,偶尔治愈
没有炫光舞美华服,没有互动合唱荧光棒,镜头简单,妆发随意,一身家居服,萌宠伴身,从视觉上看,总是缺少音乐会的内味儿,但这并不影响32组音乐人在镜头前或弹或唱,带来32首暖意十足的曲子。
毕竟王菲、老狼、黑豹乐队、李克勤、林俊杰、邓紫棋、鹿晗、王俊凯、火箭少女101……这些名字与几代人为之疯狂的青春记忆有关。
130分钟的演唱没有太多惊喜,但有充足的、简单的真诚。
“爱”与“希望”是歌里的关键词,串起来说就是:
朋友,《见字如面》。一度《时间停了》,但走过《几许风雨》,我们终于看到了《一点点光》,熬过黑夜,《红日》升起。
如今,我们感受着《新的心跳》,继续向阳《生长》。看,《春天花会开》,那个《挥着翅膀的女孩》依然《stay with you》,续写着《恋曲1980》。
《那么》,相信未来吧,《为所有爱我们的人》《绝不回头》,未来仍有无限可能,拿出《都选C》的果敢,《燃烧吧余生》,因为《what a wonderful world》,你在我在,就是《最美》的《人间》。
王菲的嗓音自是天籁柔情,林夕作词,中岛美雪的曲,一首《人间》,一开口,还是那个王菲,这是她1997年产后复出的专辑里的一首歌:
“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
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
天上人间
如果真值得歌颂
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
天大地大
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
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”
就连励志经典《红日》也有了全新抒情版,李克勤也一改热血励志曲风,唱得深情撩人。1992年,拍戏到凌晨的他在停车场里用歌词记录下当年的生活状态,词句循环着给自己打气:
“命运就算颠沛流离
命运就算曲折离奇
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
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
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”
林俊杰更是耳机党的福音,独特的收声听起来就像凑在耳边,正切中了《stay with you》的主题。
彩虹合唱团不再猛戳社畜痛点,几十位成员同屏连麦,家长里短地唱着“我根本不用去猜想,未来怎样,明天吃什么,总之父亲会安排一切,总之母亲会料理一切”。
王俊凯唱着《生长》,契合疫情相信未来的主题的同时,会觉得他更在讲述他年少成名的经历,对粉丝表白,这份鼓舞想来是更直接和有针对性的。
真诚源于纯粹。
不为竞技,没有名次高低,不需要炫技飙高音,甚至不需要照顾观众的表情和感受,歌手们以最放松的姿态,捧着乐器独自吟唱,或与二三挚友和而歌,回归音乐的纯粹。
音乐竞技场上,燃和炸不缺市场,抒情温存却难以夹缝求生,原因或在于,对听众来说,抒情带来的感动常常缺少共同的情感语境,而疫情。则滋生了共同的情境土壤。
在看了近20年的音乐选秀、竞技之后,被华丽舞台和高音技巧轰炸浸淫,我们习惯了音乐是刺激、是助兴、是消遣、是造气氛,几乎快忘了音乐还是安慰和治愈,它最初只是声音的舞蹈,是情感在讲故事。
我们与疫情纠缠的四个月,是封城、隔离、宅家,担忧、离别、思念。如今忧惧渐远,城市的烟火气渐浓,但后疫情阶段,需要重建的不只有看得见的衣食住行和工作,还包括看不见的心理抚慰和信心恢复。
凝聚与重建,我们需要音乐,它是通用语言,一视同仁,没有门槛。
因为疫情,意大利小提琴手Aldo Cicchini成了“阳台音乐家”,每天6点的演奏给邻居带来了愉快的逃离时光。
有了音乐,隔离的灰暗有了色彩,每天都更值得期待。
入驻微博后,Aldo Cicchini的小提琴独奏很快热闹了起来,国内网友用琵琶、古筝、手风琴、贝斯吉他、钢琴等乐器与他隔空合奏。
隔离未必缩短人们的社交距离,阳台变舞台,音乐做语言,连接分隔的空间,线上线下,公共生活得以继续。
音乐虽然无法治疗身体上的伤痛,但就像寻常药物旨在激活免疫,音乐之于内心,也是一种良药,是辅助,歌者也是医者。
偶尔治愈、常常帮助、总是安慰,这是音乐的无用之用。
想念观众
透过屏幕传递出来的不只有歌声,还有“想要面对面给大家唱歌”的想念。
因为疫情,演出取消或改为云上形式,各综艺基本处于无观众录制的状态。
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的现场观众席今年也是空落落一片,就连竞演都一度开启线上模式,云演唱云观众云投票。
但没有观众的歌手们,总是显得少了些力量和活力。
观众和歌者本就是相互成就,观众享受着表演,歌者也从观众的享受中得到满足,互动狂欢之中是快乐与意义的生产。否则,音乐就只是自娱自乐。
和35年前的Live Aid相比,今天的云义演是另一番场景。严格来说,线上义演挑战了我们对于音乐会的认识和习惯,无论是歌手还是观众,多少有些不适应。
比如,固定的镜头前,看唱跳型的李玟在狭窄的空间里扭动四肢,而她为了保证收声又不能离卡盟网站得太远,最终呈现的画面多少有些尴尬。
歌手投入演唱固然深情,但对表情管理的要求其实更高,若是管理不到位,画面又没有切换,一首歌的长度,其实很难让人从头到尾认真直视,多多少少影响体验。
少了专业摄像和剪辑,歌手需要自己找到镜头感,才能让画面变得好看有趣,增加和屏幕对面云观众的互动。
对观众来说,巨星或当红明星虽有很强的辨识度,但在固定的镜头前,褪去服化道,一切从简的歌手们,他们的表演是降维的,缺少音乐会的协调与质感,以至于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网红、UP主弹唱视频合集并没有太大的不同。
歌手们在音乐上的水准毋庸置疑,但他们的才华,仍然需要更大的舞台综合呈现。
话说回来,作为国内第一次大型线上义演,除去公益性和客观条件限制,其新鲜和诚意也值得我们用爱发电。
相信未来不是答案
奥斯维辛之后,写诗是为了铭记;疫情过后,歌唱不是为了庆祝,而是为了重燃对生活的信心。
35年前,高晓松看Live Aid录像带绝地求生辅助网站时激动得泪流满面,无数大腕为了埃塞俄比亚饥荒筹集资金聚在一起,不计报酬,空前绝后的场面,那首《We are the world》更是鼓舞了几代人的经典。
“相信未来”的线上义演,或许也是在向大师们致敬。
今天,灾难带来伤痛,危机带来不确定,但生活还在继续。以热爱为向导,把希望交付给未来,重新上路,是奋斗者的姿态。
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歌与远方。憧憬远方、相信未来听来鸡汤,或许有一百种现实的理由反驳,让你不得不沮丧“我拿什么相信未来”,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,我们总要相信点什么,我们的干劲儿才有处使。
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相信未来其实从来不是答案,答案得从无限的可能性中自己去寻。
相信未来,就像诗人食指这般笃定:
“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,
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,
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,
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。
……
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,
那无数次地探索、迷途、失败和成功,
一定会给予热情、客观、公正的评定,
是的,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。”
食指的这首《相信未来》话面上把希望寄托给了他人,实际上说的是相信自己。同样的,疫情之后,除了寄希望于世界变得更好之外,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是,我会变得更好。
回到诗的最后:
“朋友,坚定地相信未来吧,
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,
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,
相信未来,热爱生命。”
作者 | 施晶晶
排版 | 啊西
南风窗新媒体出品